我也曾有若干次機會到台灣參加國際NGO組織的全球會議。
他們就如同一個蹩腳的編劇,寫了一個順風順水的開頭,然後發現這個過程有很多問題,他們乾脆就不繼續寫了。我從來沒有說過我所說的一切都是對的,但是我所想的一定是最適合我自己的。
他們可以不理解,可以不接受,可是他們阻礙不了這件事情的發生。但是我知道,當我從他們身上找尋不到我所思考問題的答案時,我就要開始反省一下,他們告訴我的那些人生建議有多少是對的,而又有多少是聽一聽也就算了。二是我覺得在某種程度上也是基於長輩的價值觀使然,他們覺得對於兒女,從孩子出生到照顧他們直至自己離去為止,這是前世換來的一場債,他們需要去償還。這並不是我誇飾,而是生活裡你我遇到的「以愛之名」而綁架你的所謂過來人。可是如今我卻多了一層理解,不要在後半輩子模仿自己而過,不僅僅可以讓自己樂活,更可以讓自己的兒女樂活,也能讓身邊的人樂活。
他們把筆一收,以為故事可以戛然而止,可是這一場戲當中的主人公,他們的兒女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,這條路並不是刀山火海,但有時候比刀山火海還可怕。這個世界上從來就沒有另外一個人可以替你感同身受,所以也無法有人代替你成長。這項變動,對申請者薪資的要求變得更加嚴苛,並且大幅降低低薪工作者獲得簽證的機會。
根據美國移民局顯示,全美從事STEM(Science科學、Technology科技、Engineering工程、Mathematics數學)工作的人員,有約20%是外國人才。而希望秋季學期才來美國求學的新生,則必須上至少一堂實體課程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總的來說,外國人才並不會減少美國人的工作機會,更不會造成薪資成長停滯的問題。然而,這些政策也造成公司、教育團體、國會和政府的立場嚴重分歧,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行政命令在公告後,短時間內又被推翻的主因。
然而,與誤會相左,勞動市場研究者的共識認為外過人才並不具有「排擠效應」,並不會取代美國人才。整體而言,聯邦政府基於保障美國人工作權益為由,多次更改移民政策和行政命令。
許多人認為,外國人才會造成會造成「排擠效應」,損害美國人的工作權益,也會願意以低薪換取留在美國的機會,限制美國薪資成長,甚至改變美國的文化、產業競爭力和生活品質。Photo Credit: Reuters / 達志影像 外國人才真的會傷害美國人的工作權益嗎? 美國社會一直以來對外國人才在經濟上所扮演的角色有所存疑。The Conference Board,一家美國勞動市場NPO組織數據顯示,失業情形因產業而異。後來,聯邦政府修改條款,宣布新規定只適用於新的F-1國際學生,在3月9日以前已經在美國境內的國際學生並不受限,不會溯及既往。
另外,外國人才對美國薪資的影響微乎其微,僅限於低技術階層的工作。H-1B工作簽證是什麼? H-1B是外國人才來美國工作最主要的工作簽證。筆者認為,政府應該改善抽籤規則,考慮申請人的能力和公司的需求,才能提高經濟效率,並降低時常讓人「白忙一場」的窘境。然而,另一項研究顯示,如果將研究限縮在科學、科技、工程、數學領域的工作,每增加雇用1%的外國人才,將會提升約8%具有學士學位美國人的薪資,以及4%僅具有高中學位美國人的薪資。
H-1B申請人近80%皆是金融、科技和科學研究從事人員,限制H-1B工作簽證真的會改善美國人的工作機會嗎?筆者認為有待商榷。每年會以抽籤的方式發放85000個簽證名額,其中20000個名額保留給碩士學位以上的申請人,剩餘名額則提供給學士以上的所有申請人,因此碩士學位以上的申請人中籤機率較高。
表演藝術、餐廳和旅遊業則失業率最高。若申請人在美國公司擔任高階職位,或薪資高於全國同職位平均15%,抑或申請人具有專業技能和高等學位,例如擁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博士學位持有者等,則能繼續申請H-1B。
美國聯邦政府應正視外國人才對美國經濟體的貢獻,而不該將其視為負面影響,更不該把外國人才推向風口浪尖。H-1B採取的是「公司─員工」一對一的配對機制,而異於常見於其他國家的「點數機制」,因此外國人才轉換工作的彈性相對較低,但同時公司的培訓計劃也相對完整。雖然行政命令在12月以不符合行政程序為理由,遭聯邦法官駁回,但1月7日美國移民局推出新修改方案,以薪資高低決定抽籤順序,與先前被駁回的原因不同,靜待後續發展。這也顯示外國人才對美國經濟成長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性,也是維持美國競爭力的核心因素之一。研究指出,外國人才能夠對整體薪資帶來0.6%的成長,但若將研究對象限縮至僅須具備初級知識水準和低技術能力的工作,外國人才則會拉低約2.1%的薪資水準。整體而言,薪資成長最終還是得考慮總體經濟環境、產業發展、技術層級等因素,外國人才並沒有任何影響力。
另一研究也指出外國人才具有外溢效果,每增加雇用10%外國人才,將提升0.3%至0.6%美國人才的就業機會,以及帶來 3% 的企業專利成長,所謂的負面影響並不存在。金融、科技和倉儲物流業,失業率最低。
不過,抽籤機制也引起不少公司反彈,除了人事、申請成本外,抽籤還不考慮申請人的工作崗位、能力以及公司對該名人才需求的迫切性,有損公司發展和申請人的職涯規劃。2020年7月美國聯邦政府頒布F-1國際學生簽證的新規定,禁止國際學生於美國境內上線上課程,因此凡是計劃在秋季學期進行全面線上課程的學生皆必須出境美國。
美國商會、全國製造業協會和各州教育團體都曾對川普政府提起訴訟,表示限制外國人才和國際學生的權益,將會嚴重傷害美國的經濟復甦和利益。美國社會的誤解,也是為什麼每逢經濟危機時,聯邦政府通常都由移民政策開始下手的主因之一,外國人才也每每成為替罪羔羊。
2020年3月聯邦政府宣布暫停發放美國永久居留證(綠卡)60日,4月政府又宣布新政策將凍結至年底,12月31日時又再度宣布延長90日,至2021年3月31日。美國政府為了因應這個狀況,提出了許多振興放案、社群限制、以及教育和醫療政策等,其中也包含了移民政策的修訂相較之下,呂鐵州更能掌握寫實技法與日本畫的詩意氣氛。呂鐵州被台灣新民報記者林錦鴻譽為「台灣東洋畫壇的麒麟兒」,成為備受期待的畫家。
周遭環繞各種的植物,包括掌葉楓、白背芒、月桃、東方狗脊蕨,還有牠們喜歡吃的構樹。[4]1935年呂鐵州成立南溟繪畫研究所,成為台北正式教授與學習東洋畫之處。
他進入京都市立繪畫專門學校教授福田平八郎的畫室學習,也與日本畫家小林觀爾在京都各地寫生。他參加的美術團體包括栴檀社、麗光會、六硯會、台陽美術協會等。
背景中淡墨暈染的霧氣,對照鮮綠的台灣原生種構樹,橙紅的掌葉楓、白背芒的紅色鬍鬚,則散發秋天時節的氛圍。呂孟津1933年以《鹿》入選第七回台展。
本名呂鼎鑄的呂鐵州,出生於桃園大溪,父親呂鷹揚出身秀才,是當地著名的紳商。1930年他因家產遭好友變賣而緊急返台處理,因此中斷學習,此後他更加堅定在繪畫這條路上必須出人頭地才行。此畫與其師《鹿圖》幾乎如出一轍,不過呂孟津在植物的描繪上略顯凌亂,梅花鹿的身形姿態也稍微僵硬。同年台展呂氏父子分別以《椿》、《雙鶴》首度入選,展現呂鐵州指導下的研究成果。
呂鐵州與其弟子創作的花鳥畫,取材台灣常見花木鳥類,蘇鐵、苦楝、藍鵲、大卷尾等,採迫近式的構圖,寫實細緻地描繪,表現亞熱帶台灣花鳥的生命力,呈現華麗而優雅的風格。1931年他創作的《後庭》獲得台展賞榮耀,1932年《蓖麻に軍鷄(蓖麻中的軍雞)》榮獲特選與台展賞,1933年描繪台灣花鳥的《南國》也獲得台展賞。
Photo Credit: 北師美術館提供 《鹿圖》 其實,台灣梅花鹿曾是三百多年前西部平原最常見的美麗動物,卻因為鹿皮外銷需求而遭受大量獵捕,加上棲息地受到破壞而逐漸瀕臨絕種,至日治時期已很少見牠們在野地群聚。1932年他開始指導幾位入門的弟子,包括呂汝濤與其子呂孟津跟隨他研究花鳥畫。
呂鐵州以花鳥畫聞名於畫壇後,設立繪畫研究所傳承東洋畫,其指導弟子的作品陸續入選台展,儼然形成一股畫派勢力。許深州留下題款,並認為此應為指導呂孟津參選台展時的示範之作。
发布评论